2023全球6G技術大會 - International Panel I

2023年3月22日-24日,2023全球6G技術大會以“6G融通世界,攜手共創(chuàng)未來”為主題將在南京召開。大會將采取現場研討+全球多地遠程互動的方式,為期3天的會議中,包括1場開幕式大會報告、8個圓桌論壇、3場國際論壇及4場閉門會議。

其中,International Panel I將于3月22日上午8:30至10:30舉行,C114將在現場對本次會議進行圖文直播。

更多大會報道和直播,請訪問 專題報道 | 2023全球6G技術大會
圖文直播
2023-3-22 14:40:23

Mischa Dohler表示,2030年是6G發(fā)展的目標年份,需要有新的研究、新的技術、新的網絡來支撐不斷豐富的應用場景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需要重點關注如下幾個技術發(fā)展動向。首先是無線的連接方式,在向6G發(fā)展的過程中,需要了解6G需要什么樣的能力、容量等,因此包括毫米波、太赫茲都是重點研究方向。值得一體的是,6G還需要AI,除了應用于網絡本身之外的自智網絡外,還需要考慮如何將AI融入應用場景中。Mischa Dohler指出,這些技術不會在一夜之間就推向市場,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發(fā),需要考慮在競爭的同時進行相互合作。

了解更多>>>

2023-3-22 13:53:53

與5G相比,6G的時延降得更低、傳輸速度更快,從5G過渡到6G過程中需要實現更加高速和可持續(xù)的發(fā)展,同時,從能耗的角度,還要考慮更環(huán)保的要求。想要實現這一目標,需要降低移動通信的能耗,提升效率。AI在這一過程中會發(fā)揮巨大作用,因此對AI的潛力挖掘、架構設計、性能提升都非常重要。此外,傳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結合也是重點,目前貝爾實驗室正在研究相關自動化和機器學習的內容,研究有哪些更好的方法來保證必要的私密性和隱私性。

了解更多>>>

2023-3-22 13:27:19

通信、傳感、傳輸構成的鐵三角,支撐起整個無線通信的發(fā)展。對于下一代無線通信系統(tǒng),主要目標是將三大功能融合,集成傳感通信(ISAC)備受業(yè)界關注。王曉東介紹,實現集成傳感通信主要是三種路徑。范式一必須要有發(fā)射機和接收機,同時在傳輸端要控制干擾噪聲,確保信息和通信的質量,從而達到有序傳輸。范式二是功能共存,只需要一個發(fā)射機,但需要雷達接收機和傳輸機,主要適用于長距離傳輸和通信。范式三也是最貼近現實的方案,即雷達支持的反向散射通信。目前業(yè)界正在考慮能否將三種方式整合在一起,同步實現。

了解更多>>>

2023-3-22 12:55:44

進入6G的關鍵技術研究窗口期,語義通信是未來發(fā)展方向之一,語義通信需要AI,但也不完全基于AI,需要多種方式的集成操作,才能在無線系統(tǒng)時代搭建新的范式。阿布扎比技術創(chuàng)新研究所人工智能與數字科學研究中心(以下簡稱“研究中心”)提出了一種新的開放平臺,研究引入更多模擬傳輸的方式,可以讓大家去建立基于物理現象相應的數字孿生系統(tǒng),這將會改變未來的游戲規(guī)則。面向未來,研究中心會繼續(xù)保持開放的態(tài)度和模式,進行相應的信息理論的革新更新和統(tǒng)一。研究中心已經在進行跨層的設計,引入了機器學習等AI技術,取得一些成效。

了解更多>>>

2023-3-22 12:53:05

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開展了相關大量的研究工作,把語義通信和無線的傳感器結合在一起,將數據進行融合,幫助提升通信的質量和效率。優(yōu)化所使用的方法是可重新進行配置的技術RRS。對于當前火爆的AIGC(比如ChatGPT),Dusit Niyato認為,AIGC技術擁有不可預見的能力,可以幫助實現不同內容的自動化生成,可以更好地提升語義通信來幫助我們提升所需要進行訓練的數據量,進而優(yōu)化無線系統(tǒng)的配置。

了解更多>>>

2023-3-22 12:51:23

無線通信技術的持續(xù)發(fā)展,特別是6g的出現,將虛擬和現實融為一體,打破了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的藩籬,開啟了數字孿生時代。但要實現持續(xù)性的沉浸式體驗,不僅需要高速率的數據傳輸,還需要提供整個場景的可靠性和連續(xù)性。通過這種方式,比如用戶戴上AR眼鏡時,所呈現的才是連續(xù)、可信的畫面。在這種場景下,低于20毫秒時延所呈現的效果是可以接受的;如果端到端延遲是50毫秒,可靠性也會下降。對于6G來說,重點方向就是對于信號延遲問題的解決,如何能夠在室外達到和室內同樣的效果,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。

了解更多>>>

Copyright©1999-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| 滬ICP備1200229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