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全球6G技術大會 - 論壇B:天地融合智能組網技術

2023年3月22日-24日,2023全球6G技術大會以“6G融通世界,攜手共創(chuàng)未來”為主題將在南京召開。大會將采取現場研討+全球多地遠程互動的方式,為期3天的會議中,包括1場開幕式大會報告、8個圓桌論壇、3場國際論壇及4場閉門會議。

其中,論壇B:天地融合智能組網技術將于3月22日14:00至16:00舉行,C114將在現場對本次會議進行圖文直播。

更多大會報道和直播,請訪問 專題報道 | 2023全球6G技術大會
圖文直播
2023-3-23 9:01:44

衛(wèi)星基本上是和地面網絡的互補,衛(wèi)星提供全球服務。在城市、辦公樓和家里,基本上靠Wi-Fi,4G、5G、6G等地面網絡。但是在海洋、沙漠、邊遠地區(qū),以及緊急救援場景,衛(wèi)星的重要性凸顯。對于衛(wèi)星網絡的發(fā)展,孫智立表示,近期挑戰(zhàn)主要是關于服務質量問題,需要定義服務質量框架和功能。中期挑戰(zhàn)主要是如何將軟件定義、網絡功能虛擬化、邊緣計算等融合到低軌衛(wèi)星網絡中。遠期挑戰(zhàn)是如何實現多空間多軌道,進而實現立體三維網絡融合。

2023-3-23 9:00:46

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、算法、算力正在成為新的生產力,數據、算法、算力基礎是電子量子信息技術。電子信息階段,中國信息科技產業(yè)體系很努力的在縮小差距,但是跳出產業(yè)很難,雖然我們在4G、5G、6G取得不錯的成績,但是終究根不在我們這里。因此在量子階段,我們應該把根扎下來,希望通過共同努力,做出量子信息科技產業(yè)的ABRDPM。

2023-3-23 8:58:28

華為6G首席科學家王俊發(fā)表“星地融合的技術展望”的主題演講,分享華為在衛(wèi)星直連手機方面的觀點和看法。王俊表示,星地融合是6G非常關鍵的技術之一,能給6G的覆蓋能力帶來革命性的提升。針對衛(wèi)星網絡直連手機,華為設計了一套未來10年可能達到的星座,7500顆衛(wèi)星,500公里的高度,覆蓋南北緯58度的區(qū)域,衛(wèi)星是32波束,每波束發(fā)射功率100W。通過仿真實驗,在這樣的能量密度下,無論是VoIP,還是IoT,能夠支持低速度連接,證明了衛(wèi)星直連手機是可能的。

了解更多>>>

2023-3-23 8:55:43

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研究員葛寧表示,天空地一體化未來移動信息網絡的構建應該以需求為導向,同時要從系統的角度來構建解決方案。因此在研究方法上,就要重視對網絡架構和系統能力的研究。目標是將通信、計算、控制等綜合能力在一張信息網上發(fā)揮出來。葛寧指出,過去的通信是依照還原論的方法,從底層的資源、器件,到系統,到應用架構,來支撐整個應用。隨著摩爾定律遭遇瓶頸。如果還是用類似基站或衛(wèi)星建設的方法,由于頻率和軌道的限制,規(guī)模也會遭遇瓶頸。

了解更多>>>

2023-3-22 18:54:08

陳山枝在提到星地融合時表示,衛(wèi)星和地面有很大的差異,無線傳播特性不同,衛(wèi)星的高速移動會帶來很多問題,包括傳播距離、時延對于星號波形、傳輸的影響,同時要考慮基礎性問題,包括信道建模、鏈路和系統評估方案、鏈路預算、頻率復用,還有網絡架構的問題,立體的、彈性的可存擴網絡,物理層的關鍵技術和高層的關鍵技術,包括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等等。星地融合中特別重要的是頻率管理,未來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、應用的發(fā)展,頻率管制的政策也會發(fā)生變化。對于發(fā)展衛(wèi)星互聯網的技術路徑,陳山枝建議:5G兼容、6G融合。

了解更多>>>

2023-3-22 16:41:39

彭木根教授表示,衛(wèi)星在低軌主要有兩種模式,一種是透明轉發(fā),現在商用基本全部是透明轉發(fā);另一種如果從兼容到后面一體,可再生基站直接上衛(wèi)星重生的載荷是未來發(fā)展的趨勢,3GPP也是從透明轉發(fā)到可再生一直在不斷推進。未來除了直連衛(wèi)星,更重要的是衛(wèi)星之間的連接,沒有星間鏈就難以組網。最后是一體化,軟件定義怎么在低軌衛(wèi)星上實現,不僅是通信載荷,還要把遙感、導航、算力載荷都要考慮進來。

了解更多>>>

Copyright©1999-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| 滬ICP備12002291號